序 建築之所以為美,是否有某些原理,是哪些因素讓我們覺得建築是美的,哪些因素使我們會發出wow,因此探究建築上的感知因素,才能更加理解建築的美理。亞瑟 丹托 (Arthur Danto) : 『如果沒有藝術理論,黑色顏料就只會是黑色顏料,不具其他意義』。建築也是如此,建築不只因為外在所產生的感官結果,任何視覺都會產生感官結果,然而在當中卻不一定有建築的意涵。這本書用簡單的觀念希望能傳遞建築的美理,哪些是構成建築美的關鍵思考,哪些因素是建築中的基本。 Louis Kahn 曾經在1968年春天,對萊斯大學建築學院的學生發表演講,其中提到關於教學,他這麼說:『我認為教學是關於這三個面向:第一、專業(professional):成為一個專業者,建造出堅固美觀實用的建築。第二、訓練表達自我(self expression):傳遞出社會與建築的信念與意義。第三、心智 (mind): 建築實際上並不存在,建築存在於心智的過程之中。』Louis Khan 所說的這三個面向:專業、表達、心智。在建築系訓練的幾年中,關於專業和表達是設計課一直以來所訓練的基本部分,然而建築心智所隱含的複雜意涵,那些超越實體的、形上的、心智的部分,卻是建築系訓練最難以企及的。如何在設計課程中使他們了解關於「建築心智」是什麼,而「建築心智」又是如何出現在建築的作品之中,是我想要找尋的答案。 建築設計的學習很大程度的是透過設計與評圖的過程,師徒制對話式的訓練,逐一釐清設計過程中遭遇的問題,而在每一個環節都有著建築的基本觀念與思考。在教學與評圖的過程中,由這些建築的基本引領著我們的思考,無論是設計的基本或是觀看建築的基本。而因為這些微小而眾多的建築基本而形成了整體建築的思考。在建築系中並沒有一門建築思考的課程,而是透過建築史、建築設計課程點滴地被理解,這些隱身在建築史、建築設計課程中的建築思考,雖然只能算是是建築中的小學而難以被論述成學,但這些實際上卻是相當大程度引領著我們設計建築的思考與觀看建築的方法。透過這些思考的傳遞,在設計上或是觀看的方式上有了不同的角度,而累積起建築的思考觀點。 這本書講述了關於建築的一些基本思考,也有關於建築系學生在學習建築的過程中,會面對到的一些觀念,建築是這樣由一點一滴的觀念所累積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