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於是建築之美也在於這些關係的創造

建築其實一直在思索的是關於『關係』的這件事:與基地周邊的關係、空間內部之間的關係、人與傳統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跟人之間因為空間而產生的關係。於是建築之美也在於這些關係的創造,是這些不可見的而能稱之為建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區分 想法 ideas 與 概念 concept,而你無法透過想法 ideas 思考出建築

因為面對公園所以.....、為了降低西曬所以.....這些只是想法 ideas而已,但那並不是概念,設計並不是將很多想法拼湊集成,不能以為將這些想法累加起來就是概念,雖然這些想法也很重要,但設計概念是這些想法『再加上』達成這些目的的形式。設計概念不是想法的集結。必須要區分出想法或是概念這之間的差異。思考設計時可能循着基地或機能,而產生許多設計想法,但縱有再多各樣細微的想法,也無法幫你形成為概念。但並不是要去否定想法,而是需要理解之間的差異。而建築是這些想法與概念的合成品。

關鍵在於如何顯現出自然自己的神性。

並不是有一池水就能看見建築中的自然,不是在建築中種了樹就能看見建築中的自然,也不是用了自然的材料就能看見建築中的自然。 當自然被視為建築的主體而非建築的客體,以獨特的詩意呈現出自然的神性,此時才能看見自然,但這還是不夠,如果我們無法建立它與建築的關係性,那仍是兩者各自表述著,只有當它被融合為一體時,建築與自然才產生了關係性。關鍵在於如何顯現出自然的神性,和它與建築的關係性,並且整合在一個新的建築秩序之中。

構築術的特質是關於材料性、結構性與構造性這三者同時存在的特質。

Techtonic一詞與Construction營造一詞不同之處在於多了『匠心』或『詩意』的組合與排列意涵,不只是磚頭排列整齊還多了詩意的排列方式的思考,因而成為獨特的形式。構築術是一種具有結構機能的形式,而非只是裝飾性質的形式。因此對於材料本身的處理、材料的接合都在構築術的思考範疇之中。在構築精神中,包含著『木工工匠程序』的工程精神意涵,隱含著真實、精確、節省,展現出以少事多的機巧與美德。構築的詩意源自於接合的機巧、力量的傳遞、材料的智用,次序之美、數大之美,而產生了觸及人心的詩意。